总有那么多善良的人,在为这世界不断创造美好
——读《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》有感
□ 陈菊红
杭州图书馆门前有座铜像,是一个拾荒老人眯着眼,低着头,努力靠近书本看书的模样。
这铜像背后有个感人的故事。
起初,温暖源自杭图的开放和包容,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图书馆阅读,包括那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拾荒者与流浪者,因此,“拾荒老人”韦思浩,就得以进入馆内,伏案读书。
然而,拾荒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温暖的秘密。
这位韦思浩老人竟然是位退休教师,有房,有退休金,本应过得安逸舒适的呀,为何会去拾荒呢?
原来他将积蓄都以“魏丁兆”这个化名,捐助给了贫困学生,自己却用一根竹竿和两个塑料袋拾荒,维持着俭朴的生活,那无私奉献的精神,感动了无数人。
《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》的作者杨素秋,也是一位教师,书中记录了她在政府部门挂职期间,区级图书馆从筹备到落成的整个过程,其中的矛盾和挣扎,愤怒和无奈,作者都一一坦诚道来。
有时难免让人丧气,但也不得不感慨,总有那么多善良坚毅的人,为心中的理想坚持努力。正是这些努力,使得无数像“韦思浩”般的读者,能安心在好书堆中阅读,默默生长美好。
“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”,杨素秋在创建图书馆的过程中,真诚地秉持这一信念,并将其付诸实践。
图书馆的位置处于商场地下室,本就不合适,但是创建的时间短,预算、招标、装修,在不熟悉的领域中一次次的磨合让杨素秋,精疲力竭,但是每次沉浸到书目的编写中她是愉快的。
为了让书目更完善,她邀请各行业的专业人员来推荐书目,考虑周围群众的特点,确定各种类型的占比,细心地考虑到,少儿阅读的立体书价格较高,很多普通家庭不舍得买,也编入其中,让图书馆成为消除身份差异的场所。
可人心之贪啊,让杨素秋始料不及,难道费尽心血的编成的书目,最终还是要被馆配书所替代吗?
在困境中,她仅凭善良的本能做出选择,一次又一次地努力,最终保住了书目,那些精心挑选的书籍也终于得以整齐地排列在图书馆中。
从此妈妈们可以就近带孩子去读那些舍不得买的高价立体书;盲人杜斌可以到盲文阅览室读《世界通史》;书法爱好者还可以尝试临摹各种人的字帖写法。还有许许多多的读者,在这个图书馆内,通过一本又一本的好书,点亮一颗又一颗热爱阅读的心。
本书的最后,杨素秋他们拜访了那个凭一己之力建立纳朗姆社区图书馆的久美。
在川西藏区草原上的久美带着困惑踏入城市,城市中充盈的书籍解决了久美的困惑,促使他迅速成长,拓宽了对世界的认知。
回到家乡后,目睹牧民因补助金争执,他认识到金钱和物质的援助不足以提升他们的尊严和价值,而应该将书籍带入草原,用知识改变人们的观念。
牧民的孩子问:读书有什么意义,我家里很穷,为什么不可以辍学去打工呢?
久美就用行动来回答孩子!
没有人教,没有资金,他就自学建筑知识,数学公式,画图纸盖房子,建造了这座原生态,并不规整,却明亮出奇的图书馆。为了让在图书馆读书的孩子能够吃上免费午餐,开民宿,开发草原旅游,他又开始阅读历史类知识,让书籍、让知识弥补生活中的短板,做成人生想做之事。
久美要让孩子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赚钱,而是通过书籍看到更大更远的世界,有追寻自己人生意义的机会,所以他选择的书籍大部分是儿童文学,还有一些历史和哲学读物。
临行前,杨素秋的孩子问久美关于善良的问题,困惑“有时候恶人没有恶报,好人没有好报”,久美回答说:我们先不要想回报,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,那一定是那些善良的人共同创造的。
当我看到这里时,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。总是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啊,在为这个世界不断创造美好,我们才能得以如此幸福自在的读书生活!
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